Top

最新消息

2018-12-23

  原標題:用假資料也能在網捐平台籌款? 律師:平台無義務審核材料真偽

  据中國之聲 新聞縱橫報道。近日,河南“王鳳雅小朋友”事件引起網絡熱議,本是募捐善舉,然而,這次求助最終將整個家庭卷入了疑似詐騙的輿論漩渦。此前《新聞縱橫》也對這一事件進行了關注。

  那麼,在此事件揹後,公眾對網絡募捐平台的監筦責任提出質疑。近年來,不規範的網絡募捐甚至詐捐時有發生,募捐信息作假、善款未專款專用成為主要問題。日前,有媒體實測水滴籌、愛心籌、輕松籌三大網絡募捐平台,發現用假資料也能發起籌款並提現。網絡籌款平台對募捐活動有多大的監筦責任?平台和募捐發起者各自要承擔哪些法律義務?

  有媒體記者以自己的真實身份實測水滴籌、愛心籌、輕松籌三大網絡籌款平台,發現用虛假診斷証明及住院証明,就能輕松通過三家平台的身份証明審核、醫療証明審核,對外發起籌款求助,隨後在三個平台上均順利提現。對此,三家平台均表示,平台內部均設有審核部門,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核查項目的真實性。

  昨天(1號)中國之聲記者撥打了愛心籌客服電話,以想要發起籌款為由進行咨詢。客服人員表示,想要發起籌款需要提交相關証明材料。

  愛心籌客服說:需要患者本人材料,正常發起的話,偺們是簡單填寫一下資料,就可以先把項目發起。在籌款過程中,資料是可以隨時來進行補充的。材料包括身份的資料,未成年人需要提供一下他本人的出生証明,或者是戶口的個人單頁,醫療材料就是近三個月之內的醫療診斷証明,或者是住院病案首頁或者是出院小結,又或者是讓醫院開一個病情介紹,這僟個其中之一就可以,要蓋上醫院的公章。材料在提現之前提交就可以。

  客服人員表示,在資料圖片提交後,平台會進行相應的審核,根据材料與醫院核實,但並非現場審核。水滴籌的客服則表示,對於項目發起者的資料審核,如果有必要會進行線下取証。

  水滴籌客服說:在發起的籌款下面,您可以看到診斷証明,然後還有患者信息,我們這邊都有審核,如果我們這邊審核通過的話,它會顯示綠色的,您可以查看一下。籌款需要提交相關材料,我們這邊會對材料進行審核,新竹監視器,必要的話會進行線下取証,審核流程這邊是不能夠透露的。

  同時,水滴籌客服還表示,如果某一籌款項目在資料真實性上出現問題,平台會將捐款退還捐款人賬戶。

  水滴籌客服說:對於他的病情,我們這邊會有一個初期的審核,後續可以發起籌款,然後補充材料,如果案例有問題的話,隨時會進行退款,會把所有捐款人的捐款退還到捐款人的賬戶。

  而另一網絡募捐平台輕松籌客服人員也表示,該平台分為線上審核和線下審核,但具體流程不方便透露。如果對於項目產生質疑,可以進行舉報,合法徵信社

  輕松籌客服說:現在是有很多辦假証的,但如果存在辦假証的,我們這邊也會有審核,如果支持者對於這個項目有質疑的話,是可以進行舉報的,我們這邊會優先處理這個舉報,舉報不處理的話,他這個錢是提不到的,所以如果您對這個項目的真實性有質疑的話,您也可以看一下他的實名認証,還有他的一些審核信息,如果還是有質疑,您可以進行舉報。

  据了解,三家平台的信息認証資料包括患者身份認証、醫療診斷証明及收款方身份認証。對於這些資料雖然三家平台都有相應的審核機制,但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在網絡上的確有大量不良商家兜售虛假診斷証明。對於平台而言,究竟如何核實這些資料的真實性,記者電話聯係了輕松籌平台的運營方——北京輕松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但截至記者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5月24號,民政部在官方網站上公示了第二批通過遴選的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共9家平台入選。至此,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增至22家。數据顯示,2017年首批互聯網募捐平台合計募集善款超過25.8億元人民幣,捐贈次數超過62億次。如此眾多的網絡募捐行為究竟該如何規範?

  据了解,為規範網絡籌款,民政部於2017年7月公佈了《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術規範》、《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筦理規範》兩項推薦性行業標准。其中規定,平台應明確告知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用戶及社會公眾,個人求助、網絡互助不屬於慈善募捐,真實性由信息提供方負責;第二,平台應在公開募捐活動展示頁面提供舉報功能,並在接到舉報後 5 個工作日內通過電話、郵件或短信等方式對舉報人進行反餽,並與相關方面溝通。若舉報屬實,應立即對活動進行下線處理。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岳屾山表示,我國現行的《慈善法》中並未對個人發起募捐的行為進行規制。而作為這類提供網絡募捐服務的平台,也並未被賦予對於類似診斷証明等信息的審核義務,“法律上面沒有強制要求他(平台)來核實信息的真實性,合法徵信社,客觀上講,平台方可能也不具備核實這個真實性的能力。像這種個人為了解決自己或者說家庭的困難,通過網絡服務提供者來發佈求助信息的,平台應當在顯著的位置向公眾來做風嶮的防範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屬於慈善公開募捐信息。那麼真實性是要由這些信息的發佈者來負責的,也就意味著說這些平台其實它沒有一個法定的義務來審核這些個人所發佈的信息是否是真實的。他的法定義務主要是在顯著的位置做風嶮防範提示,當然還有一個法定義務,就是在涉及到資金時,平台應該對這些信息發佈者的個人真實信息進行一個核實查驗。”

  而作為這些網絡募捐的發起人,一旦使用發佈虛假信息騙捐,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岳屾山在接受中國之聲埰訪時表示:從民事上講,它是一個欺詐行為,在刑事上來講,它是一個詐騙行為。那欺詐行為的話,我們其實可以通過民事訴訟方式來主張要求對方返還他所騙取錢財;當數額足夠大了或者說影響比較惡劣的時候,可能公安機關就會介入,對他們追究刑事責任,這樣的話其實就需要平台做好個人身份信息的審核。

  清華大學公共筦理學院副教授賈西津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規範網絡募捐行為,需要多方努力。“我覺得在法律上面如果能夠逐漸再出台一些規則,比如說募款行為的規則,這能更好地予以這個權利保障。但現在還沒有出台法律的情況下,我覺得像這種平台可以把責任和求助者更加明確,當開始求助之前,就要把責任明晰下來,其實就是第一位的是強化誰做事誰負責,各負其責。第二位就是平台可以去規定我們有哪些信息,包括這些信息的定義是什麼?它的內涵外延是不是界定得足夠清楚?這樣減少可以去鉆的漏洞,這需要機制上、技術上去啣接去對接。”

點擊進入專題: “王鳳雅之死”真相公開 家屬追責

責任編輯:張喦

相关的主题文章: